徐州学习网『www.xuzhou.tv』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资讯 > 初中历史

【中考历史】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及国家关系演变

浏览:2124次

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及国家关系演变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后参加协约国作战

爆发:1914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和俄、英、法很快卷入战争,大战爆发

过程:主要在欧洲战场,1916年凡尔登战役爆发,后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7后,美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1918年德国投降。

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1、巴黎和会

①召开:19191月,战胜有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

②参加国:参加会议共27个国家,但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操纵,其他参加国在会上处于无权地位。

③内容:1919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战败的德国在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1919——1922年,协约国又分别同德国的同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④性质:是帝国主义列强掠夺和分脏的会议。

⑤结果:这些签订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

①背景: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尤为激烈。

②召开:1921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

③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国代表参加,起主要作用的美、英、日。

④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⑤性质: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分脏会议。

⑥结果:这些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2)、如何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的暂时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但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1)它加深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些规定严重地侵犯了德国的主权,后来,德国统治者利用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情绪,煽动复仇主义就是证明。(2)它造成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法围绕德国问题争吵不休,表明它们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加剧;美、日围绕中国问题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些都意味着这一体系很不稳定,从而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祸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1)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全面爆发:193991,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过程:(1)欧洲战场: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1940年四五月,向西欧和北欧进攻;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1944年美英盟军实现诺曼底登陆;19454月,苏联军队向柏林发动总攻;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2)亚洲、太平洋战场:1941127,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中途岛海战;19458月上旬,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815,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斗争:①194211,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②1945年初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推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变化的?

 1)二战后,随着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并未因参加二战而受到损失,反而大大增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霸权政策。苏联在战后着手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实力的增长,也开始推行霸权政策。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2)冷战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订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应用程度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而英、法仍然占有大时殖民地,分布极为不合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出现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于是,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企图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夺取殖民地,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最终形成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它们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从战争根源来看,是因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霸权。

  2)从交战双方来看,主要都帝国主义国家参战,战争在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间进行。

  3)从战争结果来看,一战结束以后,战胜国围绕着对战败国的处置召开了凡乐赛和华盛顿会议,它们都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它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3、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后果是给世界带来重大灾难,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飞机、坦克、毒气首次出现在战场上,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直接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国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无论是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国,还是战胜的英、法等国,都遭到巨大的创伤,帝国主义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国家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4、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表面上看似乎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英、法、美推行绥靖而引起的,但其实真正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一战后,德国遭到严重创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为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赢得了一个有利时机,到1929年,德国的经济超过战前水平,并且重新超过英、法,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名义全部瓜分,经济政治出现不平衡,德国要求突破凡尔赛体系的限制。与此同时,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东亚的局面,随着日本的发展,也引起日本的不满,要求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5、如何理解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胜利的原因?

1)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战争具有侵略性。他们制造骇人听闻的罪行,在欧洲、德国法西斯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残酷迫害犹太人。在亚洲,日本侵略者推行“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等等。法西斯国家犯下的滔天罪行引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决定了法西斯国家失败的必然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各国反法西斯的联合斗争。194211,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国家召开多次会议,协调行动,并付诸实践,诺曼底登陆成功实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他们相互配合,联合作战,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6、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引起,它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帝国主义者。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者。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4)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帝国主义的失败,削弱或崩溃而告终,帝国主义力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兴起和壮大。

不同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大民反对法西斯战争。

7.大国关系的变化:

1)美日关系的变化

(一)近代美日关系:(11853年,美国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国门,逼迫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2)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险,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3)一战期间,日本趁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扩张侵略势力,形成了独霸局面,同美国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

(二)现代美日关系:

1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以《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有利于美国的扩张。(2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企图进一步向东亚、太平洋扩张,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3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迫对日宣战。(4)二战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政策,进行土地改革,改造日本。(5)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基地,开始扶植日本。(6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在外交上不再追随美国。

美国和日本都是太平洋两岸和重要国家,在该地区有着重大利益,围绕着对亚太地区的争夺,两国发生多次冲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日分属两个不同的集团,处于直接的对抗状态,矛盾空前激化。但两国也有共同利益,相互利用,如二战后,美国把日本作为对抗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基地,而日本利用美国的援助迅速获得恢复和发展;今天美国希望利用日本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控制,日本希望能够得到美国的支持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尤其是现在的对联合国的“争常”问题上。

2)英美关系的变化

(一)近代英美关系:(117世纪,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北美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217751783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后参加协约国作战,结成了战时同盟。

(二)现代英美关系:(1)一战后,美国开始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争夺世界霸权,英国极力维护自己已经确立的殖民霸主地位,矛盾加剧。在巴黎和会上,美国遭到英国的排挤;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五国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共同加入国际反法西期斯同盟,再次结成战时同盟。  3)二战后,英国接受美国的援助,逐步受到美国的控制。(4)冷战后,英国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和美国联合发动伊拉克战争。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实力首屈一指,同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后来居上,19世界末开始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在这种实力变化的背后,必然导致两国国际关系的变化,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二战后,随着英国实力的下降和美国实力进一步上升,最终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英国在外交上被迫追随美国,以至于在今天依然存在这种现象,2001年,和美国联合出兵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典型事例。

8.战后国际关系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矛盾的日益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20世纪初,形成了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对立军事侵略集团,国际关系极度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争夺霸权,同盟国和协约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战争,最终同盟国以失败而告终。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战胜国实现对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的处置,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打破了日本独霸的局面,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液压地区的统治秩序。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得到暂时缓和,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四)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1)德、意、日的法西斯化。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尔赛体系被打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军部法西斯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政权,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华盛顿体系被打破。1937年,德、意、日结成轴心国军事政治集团,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2)英、法、美纵容侵略。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纵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炮制了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源的存在,加上英、法、美纵容侵略,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加速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欧洲、东亚和太平洋、北非展开激烈斗争,最终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1)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国主义国家力量遭到严重削弱,但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反而增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达到了控制欧洲的目的,在亚洲对朝鲜和越南发动侵略战争,但均遭到失败,美国的霸权政策受到严重挫折。(2)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实力的上升,霸权主义倾向日趋明显,为了谋求世界霸权,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既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也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3)西欧、日本等国的重新崛起。二战后,在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联合,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也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获得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随着他们实力的上升,强烈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国际政治地位,对美苏两极产生严峻挑战。(4)第三世界的兴起。二战后,随着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展开,严非拉国家相继赢得独立,形成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兴起,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5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化。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旧的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往往利用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

二、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二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三是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本考点主要指前两种基本类型的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本的扩张本性,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争霸,如早期英国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斗争、19世纪末英德矛盾、一战后英美争夺世界霸权、英法围绕欧洲霸权的斗争、美日对东亚太平液压的争斗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的确立和发展,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如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当今以美国为首的某些国家炮制“中国威胁论”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两条线。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⑤评价:

   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2、雅尔塔体系 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

③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④维护工具:联合国

⑤评价:

  a、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有利于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有利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b、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附: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理解)

相同点: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不同点:

①凡-华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⑥体系的性质不同。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三、重要国际组织:

1、法西斯同盟

 ⑴形成:①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②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正式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⑵活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6月法国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1941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①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

②过程

 a、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

 b19418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c、同时,美英开始援助苏联

 d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③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3、欧洲共同体

①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②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

③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

④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⑤影响:

a、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盟”。(见前所述)

 



当前页面电脑端访问网址【电脑可打印资料】: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